2015年11月20日上午在综合实验楼9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活动,本次讲座由我室两名优秀的“候鸟型”人才周少玉教授和刘杰研究员主讲。讲座内容丰富生动、现场气氛热烈融洽,吸引了我室近50名师生积极参与。
首先,周少玉教授作了题为“Parkinson’s Disease linked human PARK9/ATP13A2 maintains zinc homeostasis and promotes α Synuclein externalisation via exosomes”的学术讲座。周教授从自己所读的一篇文献谈起,图文并茂地为大家梳理了该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研究思路、技术路线、研究结果,并在讲座的最后分享了个人的读后感悟,包括文章在研究上还存在哪些缺陷、可以如何延伸等等问题。以此为例,诠释了解读科学文献的有效途径。
此后,刘杰研究员则针对“发文章、做学问”谈了几点个人体会。第一,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,要懂得与时俱进,要有创新性;第二,要一步步来,清楚表述“why”、“how”、“what”以及“so what”几个关键问题,要有严谨的逻辑性;第三,要仔细并多听“旁观者”的意见,要少犯错误;第四,要经得起折腾,要坚持不懈;第五,要做老实人、说老实话,拒绝学术不端,要实事求是;第六,集小胜为大胜,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的道路和方法。
两位教授讲学期间与在场师生互动频繁,有效地调动了大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。到场师生表示,两位教授的讲座朴实无华,却又发人深省,不仅启发和拓宽了自己的科研思路,更是让他们深入地理解了阅读与实践、为学与做人之间的有机联系。虽只是短短的一个半小时,却也收获颇丰,达到了提高科研意识、开阔学术眼界的目的。